在線客服 主頁 成為會員 登入



醫師話您知

中醫師: 李珮詩 (註冊編號: 005185)

廣州暨南大學中醫學學士
香港中文大學針灸學理學碩士
駐診於康德堂油麻地中醫診所
預約 :28684268 (逢星期二/五)
電郵 : ec@motherspocket.com


中醫顧問 – 百寶醫師簡介
新一代的註冊中醫師 –李醫,自2006年通過香港中醫執業考試至今一直從事臨床診療工作。身兼多職的李醫同時 於本港學院及進修中心任教中醫藥課程,希望藉此將自己的專業知識教授他人。

成為媽媽百寶袋的顧問醫師,除了她的專業知識外,李醫亦是一位媽媽,她育有兩名分別為六個月及四歲的寶 寶。每日除妥善照顧寶寶的起居飲食、調配最佳體質外,亦致力培養她們在德智體群美五方面的發展成長。

媽媽百寶袋邀請李醫的加入,希望能給與各準爸媽多一點支持,互動交流。
1
  • 補益中藥之桑寄生篇

     

    不論什麼季節,賣糖水店舖都是人山人海,平常懂得養生的人會在任何時候都首選熱呼呼的桑寄生蛋茶。雞蛋連殼的煮法更能溫養脾胃,食後感覺肚腹暖綿綿。


    中醫認為桑寄生是一種既袪除風濕邪氣又能補益作用的中藥,入藥部位為帶葉莖枝,藥味苦、甘;藥性平和,主入肝,腎經。按《中國藥典》記載,它有祛風濕,益肝腎,強筋骨,安胎等功效。臨床上常用於肝腎不足引起的關節風濕痹痛伴有腰膝酸軟、周身筋骨無力證。

    由於桑寄生有安胎的作用,也常用於妊娠初期出現的胎漏下血或胎動不安,一般孕婦平素體質都偏虛,特別常有肝血不足或腎氣虛的情況。她們都表現為多易疲累、面色淡白、頭暈、小腿反覆抽筋、尿頻、怕冷等。那就該學習服用桑寄生來調補身體!它的藥性平和,且無毒性,十分安全!每天的用量為5錢至10錢。

     

    大家可按身體氣血狀況配加其他藥材自製湯水,如經常頭暈眼花,可加去核的紅棗10顆或龍眼肉10顆以補血養心。食少即腹脹,胃納差不欲食,或有痰量多者,可加紫蘇葉、陳皮或荷梗以理氣消脹,健脾化痰。傳統安胎藥方甚多,當中的“壽胎丸”出自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,除了有桑寄生外,還有菟絲子、續斷和阿膠,前三種中藥都能補益肝腎,固沖安胎,阿膠則以補血兼止血的作用,臨床上專治孕婦胎動不安並伴有陰道少量滲血。

    教你自家製的桑寄生茶

    材料:桑寄生20克,熟地20克,紅棗(去核)10顆,合桃20克,蓮子(去芯)10克,龍眼肉10顆,雞蛋1隻

    做法:把所有材料洗淨,放入藥膳煲內煎煮1.5小時。

     

    想多了解坐月陪月食療,登入媽媽百寶袋-陪月服務了解


2
  • 產後小便不通

    本症臨床上發病率不算高,初產婦、產程過長及手術助產者較為多見。在醫院裏有些產婦分娩後12小時內會因為過於疲累及心情緊張,身體未能自行排尿,膀胱變大以致壓迫子宮,影響惡露排出及容易引起泌尿系統的炎症。遇到以上情況,大家可嘗試以下方法,預備一壺水和一個盤,請一位親人幫忙,站在你旁邊慢慢倒出壺中的水,產婦方面要儘量放鬆心情,專注傾聽流水聲,可引導自己自然排出尿液,未能成功者可努力再嘗試。超過12小時後,護士就會按醫囑暫時插上尿管放出瀦留的尿液,但效果是治標不治本。


    產婦如果出院後小便不通的症狀經常出現,中醫認為產婦在分娩時巳耗傷元氣,肺脾兩臟都氣虛,肺虛失通調水道的功能,脾虛引致膀胱氣化不利,病情日久會損傷腎陽,出現其他併發症。治療上急則治其標,緩則治其本,首先以通為主,即疏利水道,選用檳榔、木通、白芍等,見虛輔以補肺脾氣,選用北芪、黨參、白朮。鞏固期當以溫補腎陽藥為主,可加配淮山、杜仲、巴戟、菟絲子等。
    除了內服中藥,按摩穴位如關元、氣海、水道、三陰交、陰陵泉,對病情亦有幫助。

    關元:人體正中線,肚臍向下3寸(約3隻手指平排闊度)。
    氣海:人體正中線,肚臍向下1.5寸(約1隻拇指闊度)。
    水道:人體正中線旁開2寸,肚臍向下3寸。
    陰陵泉:人體小腿內側,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。
    三陰交:人體小腿內側,內踝尖上3寸,脛骨後緣。

     

    想多了解坐月陪月食療,登入媽媽百寶袋-陪月服務了解

3
  • 產後關節痛

    新手媽媽通常較易患上產後關節痛,主要是因為愛兒心切和過份緊張的心態,家中樣樣事情都想親力親為,總是覺得別人照顧初生寶寶馬馬虎虎做得不夠好,過了坐月期即使有與家人分工做家務,卻自己爭住完成,往往弄得自己過於操勞周身疼痛,關節麻痹,甚至痠軟乏力。照顧初生寶寶實在不易,有的夜奶未戒,媽媽半夜還要起床,造成長期睡眠不足,加上日間休息少,令正氣轉差,病邪便容易乘虛而入。


   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婦女產後體質虛弱,衛表不固,且起居不慎,風寒濕邪勢必乘虛而入,客於身體的經絡、關節、肌肉,令經脈痹阻則氣血運行不暢,瘀滯而作痛。臨床表現為肢體、關節痠痛、麻木、重著。治療原則主要是益氣養血,通絡止痛,臨床上依據不同的病邪(風、寒、濕、熱)配伍用藥。

    以下藥材可供大家參考:

    木瓜:化濕和胃,舒筋通絡
    牛膝:補肝腎,強筋骨,活血通絡
    五指毛桃:補氣健脾,舒筋通絡
    白芍:養血調經,平肝止痛
    桑寄生:補肝腎,強筋骨,祛風濕
    牛大力:補虛潤肺,舒筋活絡
    獨活:祛風除濕,通痹止痛
    三七:活血定痛,散瘀消腫
    天麻:平肝熄風,止麻木抽攣
    薏苡仁:健脾化濕,清熱排膿,除痹,止瀉

    (備註:身體極度虛弱或病情複雜、發病時間較長者,需向註冊中醫求診以取最佳療效。)

    想多了解坐月陪月食療,登入媽媽百寶袋-陪月服務了解
4
  • 產後妙用鹿茸補身

    陪月網誌_產後妙用鹿茸補身鹿茸是一種十分昂貴的中藥材,與人參同是中國東北三寶。正宗的鹿茸要求是梅花鹿的雄鹿頭上未骨化、密生茸毛的幼角。由於鹿角是未骨化,切片後會見血分充足,才有益精血的功效。使用時將角切薄片或研成細粉,配伍其他補益中藥浸酒或燉湯。鹿茸藥味甘咸,性溫,入肝和腎經,有壯腎陽,強筋骨,益精血,調沖任,托瘡毒的功效。臨床上常用於腎陽不足的陽痿,宮冷不孕,產後失血過多,崩漏不止等病證。

    產婦分娩時多動氣耗氣,失血過多,正當坐月期間則見氣血不足,全身倦怠乏力,畏寒怕風,頭暈,爪甲色白,紅色惡露過多,便需要服用鹿茸來調補身體,特別是冬天寒冷季節更適宜溫熱大補以增強機體禦寒能力。鹿茸主要的作用為溫腎散寒,補益精血,調沖任,加快子宮完全復原,恢復正常的生理狀態。

    服食鹿茸的方法不當會引致鼻出血,嘔血,高血壓,暈厥等,按經驗,宜從小量1克開始,緩緩增加至4克,即使身體極度虛弱也不可驟用大量。加入山藥浸酒,有補腎健骨的功效,可防止骨質疏鬆。古老中藥方劑配伍人參、巴戟等藥材製作成參茸固本丸,服食時更方便。至於燉湯,按體質調較,一般以紅參6克,鹿茸3克,雞一隻燉3小時,加入的紅參即製過的人參,可以大補元氣,比一般補氣藥效果更強,兩者同用有大補氣血,補氣生血,攝血的功效。另一普遍食法是鹿茸2克,淮山20克,竹絲雞一隻燉2小時,其效果以溫腎補氣,健脾養血,改善產後四肢厥冷,食慾欠佳,面色淡白,夜尿多,特別是虛不受補體質的婦女。   

    想多了解坐月陪月食療,登入媽媽百寶袋-陪月服務了解

5
  • 補益中藥之白朮篇

    陪月網誌_補益中藥之白朮篇白朮是一種婦科常用藥,藥性平和,安全,臨床上容易配伍其他藥材以增強療效。根莖入藥,專入脾胃經,有補氣健脾,燥濕利水,止汗,安胎的作用,經炮製炒焦更可止瀉。對於女性脾虛水腫,妊娠惡阻的嘔吐、食少、甚至厭食,胎動不安,妊娠小便不利,產後汗出多等有明顯療效。

    如何使用? 脾氣虛引致水濕內停,全身困重,不欲食,大便不成形(溏),小便不利,面部浮腫,下肢水腫,按之凹陷,可用生白朮15克,茯苓15克,黨參15克,甘草10克,陳皮10克。開胃欲食可加神曲或雞內金。妊娠惡阻的嘔吐,可配與砂仁6克,有健脾益氣,和胃降逆作用。胎動不安出現的陰道出血,常因脾氣虛,脾不統血所致,可配與杜仲15克,續斷15克,阿膠3克(烊服),有補益肝腎,安胎止血的作用。至於產後汗出過多,身體不是熱氣盛迫汗出,出現大汗淋漓,而是偏身出汗,如頭項出汗,背部出汗,下身出汗等,體質屬氣虛,原因為氣虛不能固攝津液,產後更見氣血不足狀態,肌表不固而自汗,俗稱“流淡汗”,治療上可用炒白朮15克,北芪15克,防風12克以益氣固表止汗。

     

    妊娠期間如服用任何中藥前,須諮詢過專業中醫師的意見。

     

    想多了解坐月陪月食療,登入媽媽百寶袋-陪月服務了解